推崇足球教育自然生長 高雄陽信總教練豬口武志盼家長懂得放手

世界盃足球賽結束了,但如果你的小朋友想要踢足球,你會支持他嗎?三月底時高雄陽信女子足球隊總教練豬口武志,在高雄的座談會中與知名球評石明謹對談。豬口監督在座談會中,針對台灣少年足球的發展現狀,在教學現場與選手培訓的現況,與母國日本發展情形互作比較,並鼓勵青少年教練應以延續選手的熱忱為優先考慮。「身為教練必須思索,如何讓選手在開心的踢球的同時,也能讓他的足球生涯繼續下去。」

家長的期待並非壞事 但常無意成為兩面刃

豬口武志監督在座談會中詢問現場的小朋友們是否覺得踢球是開心的,大多數的小朋友都舉起了手。但當問到是否敢坦率的跟自己的父母坦承這種熱愛,甚至願意一生追求,則有許多的小朋友收起了小手。豬口監督表示,這樣的狀況其實非常常見,因為無論在日本還是台灣,家長與學員之間對於是否有「認真」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過去在日本長期在U12的訓練機構服務的豬口監督說,小朋友經常認為,只要自己認真的在場上盡情汗水,開心踢球就是一種認真。但家長們通常希望看到小朋友更熟練、技術有進步,不然總是認為小孩子並沒有認真對待足球。

這樣的溫度差,也容易產生小朋友與家長之間的隔閡,而在過程當中,作為教練要做什麼考慮呢?「期望的差距所在,就是壓力之所在。最後一定會影響小朋友們踢球的熱忱。即便是菁英級別、立志成為職業選手的青年球員,也必須要踢得開心才有辦法堅持下去,兩者其實不相衝突,更是相輔相成。」


目標與規則確立 才能凝聚子女與家長間的共識

豬口監督進一步說,他理解家長看到孩子所在的階層逐漸往上,表現卻沒有因此漸入佳境時容易出現的沮喪。豬口教練推薦家長們在此時,想想當初決定讓孩子們踢球的原點。「我自己回到日本看到自己六歲的孩子在學踢球,哇怎麼不太會帶也不太會傳,但當他結束後飛奔過來找我時,跟我說他覺得很好玩,我也就這樣鼓勵他:要繼續加油喔!」

豬口教練以他的孩子為例,表示孩子知道自己是足球教練,自己也當然會期待孩子變好。「但我也不會去催他,他知道爸爸的工作是什麼,如果他願意變強,他自己就會開口問。我寧願他是因為看了世界盃覺得哥哥們很帥想繼續踢,而不是因為爸爸是足球教練而想要踢球。」

豬口教練並介紹自己在日本的教學現場,經常看到所有的足球班都會先把需要與家長溝通好的事情聲明。「不管任何等級的球隊,都應該把自己的任務(Mission)、願景(Vision)、規則(Policy)、核心價值(Concept)都列清楚,在加入的那一刻就要跟家長、孩子取得共識。「因為開誠布公的討論與諒解,在日本很少有小朋友或家長單方面反悔的狀況。我們教的不僅僅是足球,而是藉由足球讓他們長大成人,無論請假還是準備裝備,都請學員自己來,希望家長們都不要插手。」

想法的養成 比漫無目的的訓練更重要

石明謹則感嘆,「在台灣並沒有人會去懷疑學音樂、美術,卻經常聽到有人在懷疑為什麼要讓小朋友踢足球。」石明謹表示,他曾經與仙台七夕隊的青訓主管有過交流,整個梯隊當中能夠真正踢上職業的人屈指可數,「但其他人難道過得不好嗎?有些人升學順利,有些人工作順利,甚至也有人仍然留在足壇作為行政、教練服務,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人生。」

「而在台灣,曾經有一位踢到成年隊國腳的選手跟我坦承,他一直以來很討厭足球,過程中都是老師與教練逼著他踢。他覺得很痛苦,但他又無法離開足球,因為他除了足球就不會別的了。」石明謹認為台灣的教學現場有許多跟別的國家不一樣的地方,因此扼殺了許多嘗試的可能性,讓他覺得非常可惜。

豬口監督則以他觀察到的台灣選手特色為例,「台灣選手的身體素質其實很好,但他們似乎不知道怎麼踢才能換得勝利,尤其是選手們會忘了要停下來,似乎只有全力衝刺的節奏。」豬口監督分享日本足協(JFA)除了會定時給教練更新指引,藉由教練的指導下,帶領球員如何理解足球。「什麼時間要看說話、要看、要踢、要思考,都要充分的去考慮。就類似於日本人所講究的『五感』,但在台灣的選手他們很少把周遭的狀態納入理解,更很少有所交流。」

石明謹則呼籲台灣的選手,在場上應該要能培養自己的意見,「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可以站到世界的舞台上時,不管在哪踢球教練都會問你,在特定的狀況下為什麼會這樣處理?希望選手們在此時,都能夠有自己想法的形成,並且能夠確實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思考的養成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