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夢的重量:積分「有價」,但夢想「無價」

台灣一哥盧彥勳 ,去年東京奧運告別自己20年追夢的職業賽場,高掛網球鞋。而他念茲在茲的,就是自己與真理大學合作的「盧彥勳國際網球學校」計畫的籌備。盧彥勳曾對媒體表示,過去國內沒有完善的訓練計畫,培養選手像是靠「矇」的,希望在國內建立一套長達涵蓋青年選手前十年成長的培訓系統,他更強調過去把小球員送出國,常常遇到水土不服、文化差異與語言隔閡的襲擾,使小球員夭折,希望藉由創造良好的訓練環境,不用白花錢或少走冤枉路。

降低專業網球運動的入門門檻,是盧彥勳的心願,也是許多低排名網球員共同的職業經歷與感觸。能夠吸引多數人目光的頂尖球員,囊括了市場上多數的贊助商,也獲得了大量的獎金。但對低排名的職業選手而言,開門柴米油鹽醬醋茶,從旅行到訓練,從報名到治療,都是要自己張羅的。若是能在國內獲得相關資源,就能在根本上降低小球員家長的負擔。

舉例來說,英國職業網球選手,甫轉職業的Felix Mischker,本週就在他的Youtube頻道上,公布了自己轉職業第一年預計的開銷清單。作為來自網球母國的選手,他擁有的資源可及性更高,但相關花費依然所費不貲。一對一教練費用個別指導,每月花費約813美元。物理治療每月必須支付271元。團隊訓練每月則需支付747美元。一個月參與三項錦標賽,報名費則是102美元。Felix表示自己打得不好,一項賽事大概持續2.5天,因此一個月的住宿費用則是525美元。由於Felix在網球母國英國,有大量的小型賽事,他選擇使用汽車移動,一個月約為231美元。由於大量的訓練與比賽,拍線需要經常更換,一個月需要支付78美元。兩個禮拜需要換一雙鞋,一個月付出的成本為150美元。若都不進行海外移動,作為一個職業選手,每個月光開門訓練,這些固定的開銷總計2918美元(約合台幣81000元)。

若是選手希望參加更多的賽事,爭取更多的積分與比賽機會,則需要成為空中飛人,前往各地的海外公開賽進行征戰。雖然Felix自己尚未開啟自己的海外征途,但根據他與排名相當的選手交流的經驗,以及自己的估算,在海外比賽每月的成本墊高後,則會暴增為5425美金(約合台幣151000元)。若以Felix今年的計畫,將會打3個月的海外賽程,剩下的9個月留在英國,光今年他就必須付出42539元(約合台幣118萬),來追逐他生涯第一分的ATP積分。

網球風氣不盛,網球運動尚未形成產業化的台灣,選手更顯得捉襟見肘。盧彥勳曾在2010年接受雜誌專訪,談到自己四處征戰,維持更高的競技水準,防護員、體能教練、專業教練都必須要自力聘請,而非以課程單位計算,因此林林總總加總,一年必須付出900萬元。

這些開銷,還不計轉職業之前的許多沈默成本。許多家庭為了支持孩子圓夢,往往是勒緊褲帶來栽培孩子。Felix Mischker在自己的影片中更透露,過去的十餘年未轉職業前,家人已經投入了190,804美元(約合台幣532萬),在台灣的孩子若要送出國,則有翻倍的可能。

盧彥勳希望抱著傳承與回饋的心情,投入台灣網球基層的環境改造。但他自己則估計,硬體設備總計需要1500萬以上,整個培育經費則可能需要好幾億元。積分有價,但網球的夢想無價:打造一個編織網球夢想的理想環境,避免後輩單打獨鬥少走冤枉路,就是寶島球王退休後的最大心願。